為何你景氣差時貸不到款?銀行員不會告訴你的真相
銀行其實「不冷血」,只是你用錯了時機!
許多中小企業主在資金緊縮、營運不順時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「找銀行借錢救急」,但往往會碰壁。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經驗?
「我跟銀行說,想增加手頭資金周轉,結果對方只冷淡回應,甚至避而不談……」
別誤會銀行冷酷無情,其實這一切早有跡可循。
🌤銀行為什麼「晴天借傘,雨天收傘」?
這句話早在十年前的日劇《半澤直樹》中就被廣為引用,意思是:
當你的公司營運狀況良好(例如連續盈餘、資產大於負債),銀行自然願意放款;反之,當你赤字連連、資金緊繃,銀行反而「把傘收回去」。
為什麼?因為銀行借給你的不是自己的錢,而是存款戶的資金,他們的第一責任是保護資金安全。
✅【成功案例分享】
桃園某機車零件製造公司林老闆,過去每次資金周轉不靈才找銀行,總是碰釘子。
後來他改變策略,當公司年度報表顯示穩健成長時,他主動找銀行,說明:「我想讓手頭資金更寬裕,未來若有訂單或原物料變動可以即時應對,請問是否能提供貸款規劃?」
結果銀行不僅快速回應,還主動提供額度更高的信用貸款方案!
林老闆笑說:「以前總覺得要缺錢才去借錢,現在我知道,要借錢得在不缺錢的時候先做好準備。」
💡給中小企業主的3個建議:
-
在公司財務報表漂亮時主動提出融資需求。
不需要有明確用途,只要說「想讓手頭更寬裕」就行。 -
把銀行當作免費的經營顧問。
相較動輒數十萬的財務顧問費,銀行員能提供現成的風險評估和融資建議。 -
提前建立良好往來關係。
銀行放款有目標壓力,你越早讓他們了解你的公司,未來越容易談合作。
🔚結語:借錢,不是等你「需要」才開始談!
讓銀行在你風光的時候看到你的潛力,才是未來在風雨中有傘可撐的關鍵。
現在就行動,主動與銀行建立對話關係,你會發現資金其實可以來得很及時、很溫柔。